新闻中心
杏彩体育官网app互联网产品定义互联网开发仿制药研发流程图收藏!新药研发到上市全
杏彩体育官网app新药研发是医药公司运转的齿轮,推动公司发展,是一项投资高、风险高、周期长,竞争激烈,但利润率高的工程。10年时间,花费10亿美元,研发一款新药,无论是利益的驱动互联网产品定义,还是拯救万千患者的成就感,药企的这一行为都值得我们尊敬。
新药的研发分为两个阶段:研究和开发。这两个阶段是相继发生有互相联系的。区分两个阶段的标志是候选药物的确定,即在确定候选药物之前为研究阶段,确定之后的工作为开发阶段。所谓候选药物是指拟进行系统的临床前试验并进入临床研究的活性化合物。
研究阶段包括四个重要环节,即药物作用靶点(target)以及生物标记(biomarker)的选择与确认、先导化合物(lead compound)的确定、构效关系的研究与活性化合物的筛选、候选药物(candidate)的确定。
早期人们对药物作用靶标认识有限,往往只知道有效,但不知如何起效。比如,百年来,人们知道阿司匹林(aspirin)具有解热、消炎、止痛、抗血栓,甚至抗癌作用。直到1971年,英国人John R. Vane 在《Nature》期刊发文才阐明了Aspirin作用机理为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并于1982荣获Nobel生理和医学奖。现代生物医学的研究进展,以及人类基因图谱的建立,让人类对疾病的机理了解更加准确,为新药开发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具体的靶标。
一般而言,药物作用的新靶点一旦被发现,往往会成为一系列新药发现的突破口。通俗易懂一点解释,如果把病比作一把锁,那么靶点为锁芯,如若找到锁芯,研究出锁芯的立体结构,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它的立体结构为其配备一把专有的钥匙,那么该新药即为这把专有的钥匙。
一旦选定了药物作用的靶标,药物化学家(medicinal chemist)首先要找到一个对该靶标有作用的化合物。这个化合物可以来自天然产物(动物、植物、海洋生物);也可以是根据靶标的空间结构,计算机模拟设计、合成的化合物;还可以根据文献报道或以前项目的研究发现。比如,某一类化合物具有作用于该靶标的药理活性或副反应等等。目前我们常用的方法是跟踪国外研发机构对某一靶标的药物开发,以他们的化合物作为先导,希望设计出更优秀的化合物。
围绕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大量新化合物,通过对所合成化合物活性数据与化合物结构的构效关系分析,进一步有效的指导后续的化合物结构优化和修饰,以期得到活性更好的化合物。
候选药物的确定标志着分子设计、化学合成、生物评价循环反馈的完成,达到了新药开发的标准。候选药物的确定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个项目选择的候选药物数量也不尽相同,总的趋势是要求候选药物具有较好的成药性,为了降低研发失败的概率、缩短开发时间,候选药物的选定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候选药物确定后,新药研发就进入开发阶段,开发阶段主要分为以下五个环节:临床前实验、临床研究、新药申请、批准上市、上市后检测。
新药开发工作的第一步是原料药合成工艺研发(Process R & D),这是一个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第一批提供的原料药主要用于毒理研究(100—1000g),要求是越快越好,成本不是主要考虑因素。因此,只要药化路线能够实现毒理批合成,工艺研发部门就会采用。但随着项目的推进,工艺部门会根据需要设计全新合成路线,开发合理生产工艺来满足从I—III期临床用药与商业化的需求;同理,制剂部门首先也会以最简单的形式给药,完成毒理研究,然后不断完成处方工艺研究,开发出商业化的制剂工艺。
了解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ADME),这些数据可以指导临床研究以何种形式给药(口服、吸入、针剂),给药频率与剂量。
证明该化合物针对特定目标疾病具有生物活性,同时评估药物对疗效以外的作用,比如可能的副作用,尤其是对心血管、呼吸、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毒理研究种类较多,包括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生殖毒性、致癌性、致突变性等。为了加速新药能及早验证是否有疗效,尤其是对一些抗癌药,有些耗时费钱的毒理实验(如致癌性、生殖毒性)是可容许在临床试验阶段再进行。
制剂开发是药物研发的一个重要环节。早期制剂研究并不需要完整的处方开发,所有研究围绕毒理学研究和一期临床时方便给药即可,目的是将候选药物尽快推向临床。随着项目推进,给药方式和处方研究就越来越全面。比如,有的药胃肠吸收很差,就需要开发为注射剂。有的药对在胃酸里面会失去活性,就需要开发为肠溶制剂。有的化合物溶解性不好,也可以通过制剂来部分解决这个问题。
前面这些内容都统称为临床前研究,是药物开发的第一阶段。临床前各个实验的步骤可不是严格按照上述这个顺序展开,而是一个相互包容、相互协调的关系。比如,原料药工艺研发部门,完成毒理批样品合成后,就必须立即开展合成路线的选择,开发新的合成工艺,提供足够量的原料药以满足制剂部门制剂研究用原料药和9-12个月后开展I期临床用药的需求。
当一个化合物通过了临床前试验后,需要向药监部门(C)FDA提交新药临床研究申请(IND),以便可以将该化合物应用于试验。新药临床研究申请需要提供先前试验的材料;以及计划将在什么地方,由谁以及如何进行临床试验的说明;新化合物的结构;给药方式;动物试验中发现的所有毒性情况;该化合物的制造生产情况。所有临床方案必须经过伦理审评委员会(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IRB)的审查和通过,每年还必须向FDA和IRB汇报一次临床试验的进程和结果。在美国,如果在提交申请后30天内FDA没有驳回申请,那么该新药临床研究申请即被视为有效,可以进行试验。在中国则需要获得CFDA正式批准,方可进入临床。
在新药开发过程中,将新药第一次用于以研究新药的性质的试验,称之为Ⅰ期临床试验。这一阶段的临床试验一般需要征集20-100名正常和健康的志愿者(对肿瘤药物而言通常为肿瘤病人,但人数更少),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给不同剂量(随着对新药的安全性了解的增加,给药的剂量也逐渐提高,并可以多剂量给药)的药物试验于健康志愿者,住院以进行24小时的密切监护,仔细监测药物的血液浓度、排泄性质和任何有益反应或不良作用,以评价药物在内的性质。同时也要通过这一阶段的临床试验获得其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以及药效持续时间的数据和资料;以及药物最高和最低剂量的信息,以便确定将来在病人身上使用的合适剂量。可见,Ⅰ期临床试验是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安全性评价试验,目的在于观测对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和安全剂量提供依据。
为了证实药品的治疗作用的,就必须在真正的病人身上进行临床研究杏彩体育官网app,即Ⅱ期临床试验。Ⅱ期的临床试验通常需要征集100-500名相关病人进行试验。其主要目的是获得药物治疗有效性资料。
将试验新药给一定数量的病人志愿者,评价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排泄情况。这是因为药物在患病状态的内的作用方式与健康志愿者是不同的,对那些影响肠、胃、肝、和肾的药物尤其如此。Ⅱ期临床试验一般通过随机盲法对照试验(根据具体目的也可以采取其他设计形式),对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并为设计Ⅲ期临床试验和确定给药剂量方案提供依据。
当一个新药推进到三期临床,原料药和制剂工艺研究也推进到了相应的阶段。三期临床用药以商业化生产工艺提供临床用药。一般来讲,商业化生产的原料药生产工艺应该考虑以下因素:产品质量,生产安全性,生产成本,环境影响,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Ⅲ期的临床试验通常需1000-5000名临床和住院病人,在医生的严格监控下,进一步获得该药物的有效性资料和鉴定副作用,以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关系。该阶段试验一般将对试验药物和安慰剂(不含活性物质)或已上市药品的有关参数进行对照和双盲法试验(医生和病人都不知道自己吃的是新药、老药或安慰剂),在更大范围的病人志愿者身上,进行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最后,根据严格统计学数据分析,进一步评价药物的有效性和耐受性(或安全性),决定新药是否优于(superior)或不差于(not inferior)市场现有的“老药”。Ⅲ期临床试验是治疗作用的确证阶段,也是为药品注册申请获得批准提供依据的关键阶段,该阶段是临床研究项目的最繁忙和任务最集中的部分,无疑是整个临床试验中最重要的一步。三期临床研究往往持续好几年。
除了对成年病人研究外,还要特别研究药物对老年病人,有时还要包括儿童的安全性。一般来讲,老年病人和危重病人所要求的剂量要低一些,因为他们的身体不能有效地清除药物,使得他们对不良反应的耐受性更差,所以应当进行特别的研究来确定剂量。而儿童人群具有突变敏感性、迟发毒性和不同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性质等特点,因此在决定药物应用于儿童人群时,权衡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应当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在国外,儿童参加的临床试验一般放在试验的Ⅲ期临床后才开始。如果一种疾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并且很严重又没有其他治疗方法,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允许Ⅰ期临床试验真接从儿童开始,即在不存在数据参照的情况下,允许从儿童开始药理评价。我国对此尚无明确规定。
上述任何一步反馈得到的结果不好,都有可能让一个候选药物胎死腹中。最悲惨的结果可能是这个项目就直接被取消了。2007年,Merck有四个三期临床药物失败。
能够通过全部3期临床评价而上市的新药越来越少,部分原因是开发出比市场上现有药物综合评价更好的新药越来越难。而一个药物从源头研发到3期临床是一个耗资巨大的过程。公开数据表明,平均下来一个新药要花费约为十亿美金(1 billion US dollars)。正是因为药物研发的耗资巨大,大公司花不起那么多钱同时展开多个项目研究,小公司又没有那么多的财力完成药物研发的全部流程。现在的药物研发的一个趋势是,小公司反而能够更好的找准市场上的空缺,开发出在临床前研究阶段具有良好表现的候选药物。这时大公司通过并购小公司或者购买专利(或者使用权),将这个项目买过来继续开发。如果是购买专利的情况,则会根据这个项目最后能够进展到哪个阶段,完成后相应得再支付给小公司一笔“奖金”,叫做milestone。
完成所有三个阶段的临床试验并分析所有资料及数据,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证明,新药持有人则可以向药监部门(C)FDA提交新药申请。新药申请需要提供所有收集到的科学资料。通常一份新药申请材料可多达100000 页,甚至更多!按照法规,FDA应在6个月内审评完新药申请。但是由于大部分申请材料过多,而且有许多不规范,因此往往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中国药监局也在努力改进工作,期望缩短审批时间。
新药申请一旦获得药监部门批准,该新药即可正式上市销售,供医生和病人选择。但是新药持有人还必须定期向药监部门呈交有关资料,包括该药物的副作用情况和质量管理记录。对于有些药物药监部门还会要求做第四期临床试验,以观测其长期副作用情况。如果能够走到这一步,那么暂时可以说是大功告成了。从最开始的备选化合物走到这一步的药物寥寥无几。但是批准上市了并不代表这个药物就高枕无忧了。因为还有后面一步。
药物在大范围人群应用后,需要对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继续进行监测。药监部门要求根据这一阶段的监测结果来修订药物使用说明书。这一阶段研究还会涉及到的一些内容有,药物配伍使用的研究,药物使用禁忌。如果批准上市的药物在这一阶段被发现之前研究中没有发现的严重不良反应,比如显著增加服药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之类的,药物还会被监管部门强制要求加注警告说明,甚至下架。如Merck的抗关节炎药物Vioxx 因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于2004 年“主动”撤离市场。新药研发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当然也是高回报的行业。研发周期长,涉及多学科、多专业的密切配合与协调。如果一个新药研发机构各专业职能部门配套合理,各专业人员能够做好各自的本职工作,又注重各专业间的配合和与药监局的及时沟通,新药研发管理并不复杂,只要有一个负责任的项目管理员,根据约定的项目关键时间节点及时协调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项目就可按计划有序进行。
创新药是科技属性非常强的行业,其代表的是最尖端的生命科学和生物科技,可以说生物医药行业的新技术也是层出不穷。一方面稍有接触医药行业的投资者应该都知道,一旦新药研发成功,尤其是First in Class的一些新药,上市后给药企带来的回报是非常丰厚的;另一方面国内很少关注新药研发失败的问题,这和前期国内新药研发以Me Too和Me Better型的新药研发为主有关,但是随着现有靶点研发管线的拥挤程度越来越高,找寻First in Class的机会就变得更为重要,研发失败的风险也将迅速扩大,实际上即使进入临床阶段的新药,成功上市的比例也仅有十分之一左右。因此可以说创新药是十足的“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互联网产品定义。面对这样一种行业属性,当我们投资一家创新药企业,该如何把握行业大的发展机遇,核心思路是:赛道、团队、格局三者缺一不可。
行业内有前辈曾经表示过对心血管、糖尿病等慢性病用药领域龙头的推崇,因为这些领域需要长期用药,类似于白酒行业,是会“上瘾”的产品,而且一旦使用某种药物一般不会更换,但是这个逻辑到现在发生了些许变化。一方面是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和带量采购,医药行业最近一次历史性变革,慢性病用仿制药的价格在集采中被压到非常低,过去在仿制药领域砸销售的模式未来举步维艰。另一方面是这些领域大多已经有相对成熟的长期用药模式,已经有很多的可选产品,因此除非是具有突破性的疗法,否则想在这些领域分一杯羹,不是不可能,而是速度相对会慢很多,时间就是金钱,创新药快速放量是重中之重。再谈到为什么选择抗肿瘤和自身免疫病,主要是三大方面的因素:市场空间大,大量市场需求未被满足,放量速度快。
2017-2019年全球销售前十的药物包括了阿达木单抗、英夫利昔单抗、依那西普等自身免疫病用药和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曲妥珠单抗、贝伐珠单抗、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伊布替尼等抗肿瘤药(个别已经退出2019年前十大榜单),这两个领域是大品种层出不穷的领域,市场空间和潜力均极大。
目前来看大多癌症种类依然是无法被彻底治愈的,目前抗肿瘤治疗的核心思路还是延长生存期、提升生存质量,因此在各个细分领域都有持续性的推出新的突破性疗法的潜力,不断的延长生存期,提高ORR(客观缓解率);同时由于中国和欧美国家的疾病图谱有所差异(如中国发病率较高的消化道类癌症在海外发病率较低),在某些领域中国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是国产药企的重要机遇(如胃癌等)。
心血管等慢性病领域用药放量速度慢,最有代表性的是信立泰的阿利沙坦酯和天士力的普佑克,上市四五年才一两亿的收入;而反观中国生物制药的安罗替尼,因为满足了国内对非小细胞肺癌三线亿了,这速度可想而知。
2、研发团队和核心高管是创新药企的灵魂一个或几个核心的灵魂人物带领的一个研发团队搭建出的研发平台是一家药企最核心的竞争力。
什么样的灵魂人物值得信赖?曾在大型药企有丰富工作经验(最好是研发岗位经验),或作为核心人物研发成功过新药,这类人物拥有强大的研发背景,对新药研发的流程有全面的了解,哪个项目值得做,哪个不能涉足,在选题立项上有出色的判断力,基于多年的实战经验,知道药在每个阶段长的样子,有着过硬的心理素质和优异的领导力,能够多次带领团队开发出新药,这样的人才能成为值得信赖的灵魂人物。新药研发也是一个仰仗“工程师红利”的领域,中国的新药研发人才正处于蓬勃的增长阶段,在CRO/CDMO企业的助力下中国的创新药企业未来势必是可以与跨国药企一争高下的。
3、创新药的投资需要更大的格局更大的格局是:医疗保健支出不会因为仿制药的带量采购而下降,反而是给了创新药、创新器械和医疗服务更大的施展空间,中国未来会是几千亿美元级别的创新药市场。
更大的格局也是:龙头公司在高研发投入和领先的研发团队结合下马太效应才刚开始显现。国内龙头企业的收入规模和研发规模与海外巨头的确还有差距,但是阿帕替尼、埃克替尼和安罗替尼已经初步验证了国产Me Too/Me Better新药的实力,接下来我们也会逐渐看到First in Class的新药陆续出现。
美股近十年出现了一批十年十倍的制药和器械行业的大牛股,在那时没几个人能预测到今天肿瘤免疫疗如此火热,帕博利珠单抗可以短短4年达到110亿美元销售额且仍在高速增长。可以预测到的是即使有个别生物科技公司在一些领域奋力追赶,但未来主导全球创新药市场的依然会是辉瑞、默克、罗氏、诺华、阿斯利康等少数的十余家龙头,这是由研发投入、研发团队基础决定的,他们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掉队,但总会在另一段时间里追上来,他们代表着最尖端的生物科技,这与其他某些行业的“船大难掉头”有很大区别。
同样在国内个别研发已经达到20亿元以上的药企也已经初显锋芒,虽然可能不至于像跨国药企那般制霸全球,但是未来10年也还是有10倍的机会。即使是A股老将,2000年上市的恒瑞医药在2010年以后也几乎没有估值“便宜”的时候,如果没有买恒瑞医药,那么第一个创新药的十年黄金发展期基本错过大半。
以看辉瑞、默克、安进、礼来的格局来看A股和港股的生物医药公司,大浪淘沙已经开始,龙头效应已经显现,10亿美元/10年时间的新药研发投入要求意味着这绝不是一个低门槛的游戏,在这里寻找投资标的不仅需要的一个好的赛道,一支优秀的团队,更需要一个大的格局。
2、引用《新药注册管理办法》、《CDER handbook》-FDA、《高通量筛选技术》、《新药临床前药理毒理评价申报 》、《药物临床试验基础知识》、《新药研发过程经历了什么?》、《新药研发基本解析》等。